
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微生物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5个中文期刊之一,该刊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报道内容:我国普通微生物学,工业 、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小型综述等。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Gut:痔疮是由平滑肌、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的
时间:2024-12-02 14:52:40
痔疮是胃肠道末端控制排便的肛垫。如果压力增加,它们可能会肿胀并引起瘙痒、疼痛或出血,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普通的痔疮通过非处方药治疗即可缓解,更严重的病例则需手术治疗。
在美国,每年花在严重痔疮上的手术费约8亿美元。然而直到现在,痔疮的发病机制和潜在风险因素仍未探究清楚。
2021年4月23日,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Gut》上发表一项学术研究,明确了导致痔疮的原因,为进一步探讨痔疮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题目名为:Genome-wide analysis of 944 133 individual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tiology of haemorrhoidal disease。
研究背景
导致痔疮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例如久坐、肥胖、饮食缺乏膳食纤维、如厕时间过长、排便时紧张或用力过猛、盆底肌功能障碍、怀孕和分娩等。
但鲜少研究者把痔疮和基因遗传联系起来。遗传易感性可能在痔疮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全基因组的关联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团队近100人,首次分析了近95万人的基因组数据,明确了导致痔疮的原因。
研究方法与结果
21.9万例痔疮患者和72.5万例健康人群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几个生物样本库,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荟萃分析。同时在痔疮与其他性状之间进行了多种遗传相关性分析,计算痔疮的多基因风险分数,评估其在独立数据集中的转化潜力。
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了痔疮与一些疾病的遗传相关性,比如消化道疾病、神经情感及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还确定了102个独立的痔疮风险基因位点,这些风险基因在血管和胃肠道组织中表达较为丰富,并共同参与控制平滑肌功能和肠道上皮、内皮结构的发育。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痔疮是由平滑肌、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的。
总结
这项研究为后续遗传和患病机制分析、开发针对这些机制的替代治疗方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医学系的Tenghao Zheng教授表示:“希望这一新发现能带来有效的非手术治疗。”
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痔疮并不能完全根治,只能防患于未然。为了不要让你的“菊花”哭泣,可参照以下几点:
(1)日常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肠管蠕动,加快血液流通,从而切断痔形成的途径。
(2)日常饮食多吃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主食配含糠麸较高的粗制谷物,利于大便通过。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痔静脉血管的扩张和瘀血的形成。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排便时尽量少玩手机、读书、看报等,避免排便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