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微生物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5个中文期刊之一,该刊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报道内容:我国普通微生物学,工业 、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小型综述等。读者对象: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业绩资料造假在职称评审中会有什么后果?

时间:2024-11-18 09:40:59

业绩资料造假在职称评审中会产生严重后果,具体如下:

取消申报资格与撤销职称

即时取消:一旦造假行为被查实,申报人当次的职称申报资格会被立刻取消;

已获职称撤销:若通过造假手段取得了职称,该职称会被撤销,如无锡市 2024 年就撤销了 6 位通过提供虚假业绩材料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人员职称;

诚信记录受损

记入诚信档案库:造假行为会被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均会将造假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案,且记录期限较长。

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记录还会被纳入全国和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其失信行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知晓和参考,影响个人的信用评级。

申报限制

根据《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造假者 3 年内不得申报评审职称。

单位受牵连

通报批评:申报人所在单位若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能,协助或纵容申报人造假,会被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还会被依法通报批评,如无锡市 2024 年对 6 位造假者所在单位予以了通报批评。

收回评审权:对于评审单位而言,如果存在多项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评审工作、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收回其职称评审权。

法律责任追究

若职称评审中的造假行为情节严重,涉嫌违纪违法的,将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追究党纪政务责任,情节特别严重、涉嫌犯罪的,还会被移送有关机关依法处理。